本文标题来自《UNIX 编程艺术》,在此借用这句话来表达一下自己对于软件开发的想法。
先说几个我自己的经历。
一
那时候还是在校学生,打算做一个记账的小程序来练手。当时刚刚接触 MVC,心想,就从 M 开始吧。于是就花了很长时间来设计存储格式(是的,当时还不知道用数据库)。
那时也没多少经验,编程思想还局限在 C 语言初学者这个级别。为了能够节省存储空间以及减少读取的复杂度,绞尽脑汁,恨不得以“位”为单位来设计。天天脑子里想的就是怎么减少尺寸、怎么快速索引、怎么减少计算次数。当时以为自己是在追求完美,一定要把 Model 层设计的完美无缺。因此花了很多时间在这上面,而这,也直接导致整体进度一拖再拖,最终烂尾了。
然而到最后的时刻这个程序也没完整的跑起来过。
二
这个经历发生在我上班后,那时候打算写写博客来提高一下自己,但市面上的博客应用都不太满意,所以就想自己写一个,顺便也可以学学 Web 开发。
由于这是我第一个 Web 项目,因此格外用心,直接导致“追求完美”的强迫症又犯了。
做登陆功能时,花了很长时间研究密码的存储策略,充分考虑到了数据库被攻破的情况,甚至还考虑到了有人要暴力破解密码的情况。觉得普通的样式没有个性,索性花了很长时间设计了一个跟终端很像的 UI。
做后台管理功能时,花了很长时间在 Markdown 编辑器上,抠出了 Markdown 预览、标签选择器、上传图片、进度条等功能。
做页面生成功能时,想到万一有人 Ddos 我怎么办,每次访问都生成一次页面岂不是要扛不住?于是乎就构思了缓存机制。还考虑到如果访问量太大,图片存在本地把流量耗完该如何处理……(现在想想也挺好笑的,现在的博客每天访问量最多不过十位数,当时真是想多了😢)
每做一块功能时,都想着要做到最“完美”,以至于后来自己都觉得工作量太大了,做不出来自己想要的结果。终于,在一次重构过程中烂尾了。
是的,此时的博客连文章都发布不了,因为还没来得及做(代码在此:Znote,欢迎围观)
这两个经历只是我那几年的一个缩影,后来总结了一下,那个时候基本有以下特征:
- 对项目没有整体规划,接到任务后不怎么思考就开始动手。
- 喜欢扣细节,比如会在做子模块的时候把接口设计的超级丰富。
- 会在主功能还没完成的时候就开始优化,有时候甚至会直接重构。
- 会在方案 A 和方案 B 之间犹豫不决,其实连二者的优劣都不清楚。
- 在小地方追求所谓的“完美”
我想,像这样的应该不止我一个吧,至少第四点我在很多论坛上都见识过了。很多人把这种行为美其名曰“完美主义”,我觉得这并不是,完美主义应该体现在整体,而不是在单个细节上。过分的在细节上追求完美只是缺乏大局观的表现罢了。
雕琢前先得有原型,跑之前先学会走 这个观点是后来在看一些优秀的开源项目代码中领悟过来的。 令人惊艳的项目经常在内部用了很多“丑陋的”实现方式,但这丝毫不妨碍他们的优秀。因为他们的首要任务是为了解决某些问题,而不是纯粹地为了展示自己的代码水平。大多数项目都是在几次迭代之后才变得“赏心悦目”的。
在 Znote 失败之后,我重新捋了一下需求,想起来我的出发点就是找个地方写博客。于是就干脆用起了 Github Pages,还顺手写了一个 Python 程序来把 Markdown 转成 HTML。转眼间已经坚持写博客两年多了。
PS:我把博客程序放在 Github 以及 Git@OSC 上之后,前前后后大约收到了 50 多个 star 与 30 多个 fork。我一一跟踪过 fork 我代码的人,他们中只有几个人搞起了自己的博客,但坚持写下去的寥寥无几。